渣油加氫催化劑的復雜孔結構分析
關鍵詞:iPore 400,催化劑,孔結構,復雜介孔,物理吸附,BET比表面積
四、 實驗結果
a) 樣品稱重約0.3g。利用iBox 26全自動智能脫氣站按要求進行控溫脫氣,控溫和實際測溫曲線及殘留氣體壓力曲線見下圖:
相對壓力范圍P/P0 從5*10-4至0.995五次測量的吸附等溫線重疊顯示:
與第一次實驗(200℃脫氣2小時)的數據對比:
2. 孔徑分析數據:
與第一次實驗數據對比:
iii.下圖為不同脫氣條件下的 BJH 脫附孔徑分布的對比??梢园l現,高溫脫氣(綠色曲線)使加氫劑孔徑分布發生變化,BET 比表面積降低,6.6 的介孔峰(藍色曲線)消失,總孔體積減少。這說明高溫長時間脫氣,已經使催化劑孔道發生坍縮和堵塞:
第一次實驗:200℃脫氣 第二次實驗:350℃脫氣
該樣品通過制造過程中的擴孔劑的作用,具有非常特殊的孔結構,是筒形孔和寬分布球形孔的混合結構,因此,其脫附等溫線事實上有兩段構成,在 P/P0=0.7 處產生拐點,在向類似 H5 遲滯環方向發展,如下圖:
這預示著樣品中有一部分筒形孔道因高溫坍縮被堵塞。這是因為,BJH脫附孔徑分布原來呈現雙峰分布,多數為7.7nm,少部分為6.6nm的峰。而經過350℃脫氣,6.6nm的孔幾乎完全堵塞,少量未被堵塞的通道直徑僅有1.2nm。7.7nm的窄分布為通孔,它是球形孔與外界連接的主要通道。
b) 渣油加氫催化劑結構對反應活性的影響:
渣油的組成非常復雜,在加氫處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反應于催化劑孔結構相互影響。渣油中含有大量的多環芳烴等大分子化合物,當催化劑孔徑較小時,產生很大的傳質阻力。另一方面,這些化合物裂化后產生的焦炭會縮小催化劑的孔徑,阻礙反應分子向內表面的擴散。另外,進料中含有的大量金屬母體分子在反應過程中會以硫化物形式沉積在孔口附近。這不僅引起催化活性中心永久性中毒,更嚴重的是堵塞孔口,使整個孔道失去作用。據報道,渣油加氫脫硫的最佳孔徑為7~8nm,10nm的孔徑為脫硫的最佳孔徑。